苏莫晨 > 历史军事 > 逐鹿从战国开始 > 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王道

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王道(1 / 2)

张雨梦赞同道「不光是这样,我听有些人还说儒家越来越缺乏尚武精神,儒家最爱干的事就喜欢修史。」
杨乾哈哈笑道。
「这事情好呀,儒家就喜欢拿个小本本在那记呀记,因为不记下来以后也没法讲规矩。」
「司马迁的史记你最近看了吗?」
「嗯,看了,咋滴啦?」
「司马迁的史记就是在汉武帝的支持下,对我国历史进行儒家化塑造,这就是史家,后来变成了史儒,就更喜欢拿小本本记这个记那个了。」
「比如今天蛮夷来打我们,怎么打来了多少人,抢了多少东西,记下来必须要灭了他们,后世子孙切莫能忘。」
「明天什么什么蛮夷又来打我们,反正只要来打我们的都是蛮夷,没打进来的也记下,必须打回去,后世子孙切莫能忘!」
「后天又有蛮夷来打我们,不自量力,直接反推,丢盔弃甲,屎都被我们打出来,但他们来打过我们记下,因为这些人喜欢打我们,记下,必须要弄死他们,后世子孙切莫能忘。」
「昨天有块地被人抢走了,今天还没抢回来,拿起小本本接着记,必须把这块地拿回来,后世子孙切莫能忘。」
「昨天终于把抢走的地拿回来,小本本记下,记住这个蛮夷抢过我们的地,逮住机会咱们还得弄他,后世子孙切莫能忘。」
「那块地我们曾经到过,什么样,上面有什么人,记下来等日后自取,后世子孙
切莫能忘。」
「哪块地据说别人去过,他没在那边立碑,但怕后人忘了,那也是咱们的地,凡是我们听说过的也都必须是我们的地,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记下,后世子孙切莫能忘。」
「前天又被谁谁谁打败了,损失惨重,必须要忍辱负重,日后再干一波,***他为止,默默拿出小本本记下,后世子孙切莫能忘。」
「哪个皇帝收回一块土地,这个皇帝还凑合,哪块地至今我们还没收复,昏君,绝对的昏君,凡是不开疆拓土的一律是昏君,后世子孙切莫能忘。」
「为什么我们看历史上这么多天灾,这么多外族入侵,就是因为儒家总是拿个小本本记呀记,记呀记。」
「凡是好事必须一笔带过,坏事必须要铭记在心,关键是打赢了咱们就是自己人了,总是说的话太影响团结。」
「凡是我们挨打的事情,必须要记的特别详细,特别清楚,没事就拿出来说道说道。」
「你应该没忘吧,初中历史的教科书,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本书,一百年的近代史就干了两本书。」
「而且你会发现,咱们的历史从来都不侵略别人,因为咱们自古以来收复的都是自古以来的领土。」
「比如史记里面,太史公曰,三十七年,秦用余谋伐戎王,益国十二,开地千里,遂霸西戎。」
「益国十二简单来说就是十二个小国直接被咯嘣,至于十二个国家叫什么名字
,无所谓。」
「那些小国说了,你把我打死,都不留名字的吗?按照史记的意思,是我打死你们的,可我一打你们就死了,你觉得这事能怪我们吗?」
「尤其是下一个王朝给上一个王朝修的正史,特别喜欢掰扯前朝的得失。」
「前朝的得能不提就不提,前朝的失那必须干回来,不干回来就会得国不正,干回来还不能吹,天经地义可以,好大喜功不行。」
「野史就更不用说了,被打一次就骂天骂地骂空气,骂他八辈祖宗,打人就不用提了。」
「知道为什么不提吗?打死敌人不解恨,让对方连个名字都留不下来才最解恨,最关键是一波流打赢了,没流量
啊。」
「就连卫青霍去病这样bug级的战神,都会有后世的史学家喷,说是完全靠国力,没有谋略,简直把我的膀胱炎都笑出来了。」
「所以,就算野史爽文里面也不能是一波流,必须是各种历经磨难的翻身,逆袭式的复仇。」
「当然,儒家的书生不仅记录这些战争的历史,还记录了老百姓的苦难历史,饿殍遍野,易子而食,记录了我们这个民族无尽的苦难。」
「为什么中华民族这么多苦难,因为活得久当然有苦难,死了的连名字都没人记住,祖宗都不知道是谁,上哪去找苦难,还得有人记录历史。」
「张雨梦,你要知道,记录历史比养军队还费钱,当然别的民族为什么没
那么多苦难,不记历史当然就没有苦难喽。」
「不检测就没有病例。」
「按照西方那胡编乱造,还能有一段辉煌历史。」
「为什么要讲规矩,为什么要记住祖宗是谁,为什么要如此严谨的记录历史。」
「什么是规矩,君君臣臣父父子子,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,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,这就是被歪曲的封建思想糟粕,还要让儒家来背锅。」
「真正的规矩是什么,君为臣纲,君不正臣投他国,国为民纲,国不正民起攻之,父为子纲,父不慈子奔他乡。」
「张雨梦你要记住一件事,现在虽然是古代,但从法统上来说,君先讲规矩,臣才能讲规矩,国先讲规矩,老百姓才能讲规矩,爹先讲规矩,才能教育出有规矩的孩子。」
「所谓君子六艺,礼乐射御

最新小说: 南国风云 我,八皇子,不服来干! 假天子:替身十年,满朝求我登基 水煮宋朝之文华风流 龙刺(绝对零度) 我靠娶妻纳妾富甲一方 帝国雪绒花 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大乾驸马:开局被浸猪笼 开局惊动武帝:这首诗是你写的?